文章

重病三年,我拿到第一個offer

2022/04/30,我和前女友前往宜蘭旅遊,在民宿我們喝了老闆娘贈送的紅酒,我感到腸胃非常的不適。

2022/05/01,我們在疫情的WFH期間在家用電腦工作,我開始感到頭腦高壓不適,只好試著躺著休息。

這個情況在接下來幾天都沒有好起來,我感到焦慮又疲乏無力,我只想躺著,以前總是熱衷在程式與工作裡面的我,突然變得完全不想動,也不想要有任何言語上的交流,我就是在必須要溝通的時候溝通,然後無止盡的躺在床上休息。

我馬上發現自己的身心狀況有異,我的直覺告訴我我該尋求幫助了,於是我聯絡了主管,告訴他我考慮要離職,主管希望我先休息一陣子再考慮看看,他提了各種可能性:休息後轉組、或是成立新的部門,因為他希望把人才留在公司裡。我感謝主管對我的肯定,但我明顯感覺到身體一天天在惡化,我當時還吃得下飯,但我心裡有個想法,我會越來越差,直到食不下嚥為止。

與主管討論後我們訂在從5/15開始我可以無償的請一個月的帶薪病假,無須附上任何證明,我想這是我之前努力工作、積極交付所帶來的特權,一個月的病假一路簽核到CEO的層級,但我也無暇管這麼多,我只知道,我越來越病,並且我需要做出改變。

在病假一開始我就前往馬偕醫院積極的跟醫生討論如何讓我的狀態快速回到職場上,我們討論調整主線與輔助藥物,並且我主動提出我希望作rTMS來讓我快速的回復狀態,我所有的成就感都建立在工作上,我很害怕失去工作,我很害怕同事知道我身心出了問題,畢竟在我進入架構組之後,那並不是一個友善的職場環境,如果要我形容,我的處境像是在鯊魚群裡游泳。

很不幸的,一套10萬共20次的rTMS對我完全不起效用,我還是焦慮、胃痛、恐慌、心律過高、入睡困難。我感覺不到主線藥物有任何的幫助,只有鎮定劑可以讓我稍微緩解幾個小時,然後再次陷入恐慌。我每天都在期待太陽西下後可以吃下我的安眠藥,讓我躺平睡覺,暫時緩解一整天的痛苦,當時的情況真的如同我在渡世人裡寫的:我醒來,然後開始痛苦。

一個月的病假休息很快就過去了,我的最後一天假期跟我第一天請假時的狀態一樣糟,不同的是,在假期結束時我已經做完一輪rTMS,並且絲毫感覺不到作用,這對我來說是一大打擊,我完全沒有準備好,但我必須再回去面對職場。

我試著轉到另一個業務開發組(B2B新事業部門)去做所謂的「復健」,在這裡我可以像以前一樣開發業務需求,不用煩惱架構組的複雜問題,但現實是架構組那邊的事情仍然糾纏著我,而我的腦力在病痛的影響下變得不堪負荷,我永遠記得被團隊的Junior教訓我在架構組某個模組上的缺失,我以前試著做得讓別人沒有話講,但現在的我不同,我只想躲起來不再面對。

在新的組別我感覺不到歸屬感,也沒有任何成就感,我只想逃跑,卻又不敢逃,我試著向醫師尋求能夠讓我有足夠動力回到上班狀態的解藥,醫生開給我一顆名叫「威克倦」的藥物,試著讓我找回工作的動力,當我服用威克倦的第一天,我感覺身體極度異常,在7月的大夏天,我的身體異常冰冷直至顫抖的程度,我試著找一間有陽光射入的辦公室發抖的呆著,我當時心裡想,That’s it. I’m fucking done.

隔天我馬上向主管提出離職的要求,我以前因為熱愛工作幾乎不請年假,這時候剛好把年假拿去抵離職前的交接工作日,我早就把該交接的部分處理完畢,現在我只想快點躲回家裡窩著,越快越好。在離職當天我拿著一個最大的行李箱去公司,我迅速的把所有私人物品塞進行李箱裡,當天遇到了一個熟識的同事想要找我聊聊天,但我無法,病恥感與直覺告訴我,趕快離開這裡,趕快回到房間,然後蜷曲在棉被裡,只有房間是安全的地方。

時隔三年,中間透過各種方式來度過,有機會再寫寫我怎麼渡過的,以及我的疾病跟心境的轉換,總之我撐到了2025年,從一月的時候開始面試,第一個面試是朋友推薦給我Yahoo台灣的職缺,我在第二關的技術面試就失敗了,然後到了三月,我又試著找一份全遠端的外國語言教學平台公司,我用盡心力作了他們所出的面試作業,但我又失敗了。

之後陸陸續續有一些機緣與面試的機會,我也嘗試投遞許多履歷,大部分的雇主不會回我,少部分的面試機會因為我呆滯的表達以及對於新技術的不理解而被打槍。我不斷的挫敗、但也不斷的安撫自己,著急是魔鬼,持續調整期待、調整心態。

在2025年8月的時候,我從原本要求全遠端的工作、變成要求有部分遠端的Hybrid工作、變成只要有機會我都願意嘗試,以前的傲氣與執著通通拿掉,我只需要在一個不要太毒的環境工作,就是一大進步。

8月的中期我面試了三間公司,有一間又再次打槍我了,但我仍然持續等待著其他兩間的消息。8/28這天,我終於收到第一間願意給我實際offer的公司,而這間公司又剛好排在這三間裡面的首要順位,我心裡五味雜陳,經過那麼漫長的痛苦,以及半年以上其實不情願的求職經歷,我至少錄取了一間公司,我有機會再返回職場,不必再讓以前已經辛苦的父母再操勞我的經濟壓力。

我不再挑戰公司的一些繁雜的文書處理,也不再挑戰某些以前看不慣的資方條例,我需要一份工作,我需要重新經濟獨立,我要重返社會,再次與人交流與交付。公司問我未來的展望,我以前會提到主管職、技術深化、展現出持續精進的野心,但我現在只求在充滿向心力的團體裡,扮演我應該扮演的位置,並提供價值,我生病了,但我想證明我還能打,我還能吃這行飯。

老實說,我感覺我還沒準備好,但是三年的時間過去了,我可能永遠也準備不好,就去闖吧渡世人,拿捏工作與身心的平衡變成我一輩子的課題,保持良善、盡量愛著自己,走一步算一步吧。

本文章以 CC BY 4.0 授權

熱門標籤